咳咳咳!換季就中招? “秋季咳嗽”魔咒怎么破?

文章來源: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 作者:毛倩倩 點擊數(shù):49 更新時間:2025-10-30

近日,浙江的氣溫可謂是斷崖式下降,每天兩眼一睜就是“今天穿什么?”。短袖太冷,毛衣太熱......果然,水靈靈的感冒了!

16歲的高中生小汪,近期因作息不規(guī)律頻繁熬夜,再加上換季時未能及時增添衣物,受涼后出現(xiàn)了咳嗽癥狀,咳出的痰呈黃色,并伴有明顯的咽痛。經(jīng)醫(yī)生檢查,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另一位78歲的王大爺,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溫驟降時不慎受涼,導致咳嗽、咳痰癥狀加劇,同時伴有胸悶和氣短。就醫(yī)后,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需住院接受系統(tǒng)治療。

換季必感冒的魔咒,真的無法打破嗎?讓我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專家給您支招。

三大核心原因

1氣候刺激:呼吸道屏障變脆弱

秋季晝夜溫差大,早晚冷空氣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黏液分泌減少;空氣濕度低,導致黏膜干燥、纖毛擺動能力下降,病菌更易侵入。

2環(huán)境風險:人員流動與室內(nèi)聚集增加傳播風險

秋高氣爽,出行、聚會等活動增多,人員流動性加大。在交通工具、室內(nèi)公共場所等相對密閉的空間中,病毒更容易傳播:

(1)流感病毒可在密閉環(huán)境存活4-6小時,通過飛沫、接觸傳播;

(2)秋季也是花粉等過敏原的高發(fā)期,戶外游玩易通過鼻腔吸入,誘發(fā)呼吸道不適。

3自身因素:生活節(jié)奏變化影響免疫力

隨著季節(jié)轉換,生活節(jié)奏可能發(fā)生變化,如睡眠不足(少于6小時)、飲食不規(guī)律、攝入過多高糖高油食物、身體勞累等,這些都會降低免疫細胞的活性,使身體更難抵御病毒侵襲。

秋季高發(fā)呼吸道問題別混淆!

1感染性疾病(易交叉?zhèn)鞑ィ?

2過敏性疾?。ㄒ渍`認為感冒)

過敏性鼻炎由浙江秋季優(yōu)勢致敏原(豚草、蒿屬花粉)及塵螨誘發(fā),核心癥狀為陣發(fā)性噴嚏(一次≥3個)、清水樣鼻涕、鼻癢眼癢,無發(fā)熱、咽痛等感染表現(xiàn),接觸過敏原后癥狀加重,脫離后緩解。

3高危人群專屬風險:肺炎

老人(≥65歲)、兒童(<5歲)、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慢阻肺/腎?。┬杈?,多由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繼發(fā)感染,表現(xiàn)為“高熱不退、劇烈咳嗽、活動后加重的呼吸困難、胸痛”,不及時干預可能發(fā)展為重癥肺炎。

科學防護指南,請收好

1溫差應對:洋蔥式穿衣法

2感染阻斷:3個“防護標準動作”

口罩:人群密集/密閉場所戴醫(yī)用外科口罩,貼合鼻梁、覆蓋口鼻,建議4小時更換1次;

洗手: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后,用“七步洗手法”洗手,無流動水時用75%酒精免洗洗手液;

通風:住宿/居家時,建議每天上午9-11時、下午15-17時各開窗通風30分鐘。

3過敏防護:花粉季“避+護+治”

避:查看“花粉濃度預報”,濃度≥中度時避免戶外久待;

護:出門戴N95口罩、護目鏡,回家后換衣服、用生理鹽水洗鼻;

治:癥狀明顯者,提前1周在醫(yī)生指導下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劑),不建議未在醫(yī)生指導下自行用含抗組胺成分的“感冒藥”。

4體質提升:養(yǎng)成好習慣

補水:每天喝1500-2000ml溫水(少量多次),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

飲食:多吃含維生素C、維生素A的食物,增強黏膜修復能力;

睡眠:建議23點前入睡,熬夜后次日補覺1-2小時,避免連續(xù)熬夜。

5高危人群:做好預防準備

老人/慢性病患者:提前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兒童: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室內(nèi)游樂場,外出隨身攜帶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體溫≥38.5℃時按劑量服用。

以下4類情況別拖延:

(1)發(fā)熱持續(xù)3天不退(或退而復升),伴意識模糊、嘔吐;

(2)咳嗽加重,出現(xiàn)靜息時喘息、咳血痰、胸痛;

(3)兒童呼吸急促、拒食、精神差;

(4)老人/慢性病患者尿量減少、血氧飽和度<93%(家用血氧儀可測)。

溫馨提醒:普通感冒和流感均為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頭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若急性支氣管炎患者咳黃痰超過三天,應經(jīng)醫(yī)生判斷是否合并細菌感染后,再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秋意漸濃,正是感受“詩畫浙江”的好時節(jié)。做好呼吸防護,才能讓這個秋天過得盡興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