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表面有蛋白沉積?精準診斷“新武器”——PET-CT顯像揭秘流失的記憶

文章來源:核醫(yī)學科 作者:周勤冰 點擊數(shù):2029 更新時間:2024-11-08


11月1日,我院開展首例阿爾茨海默病18F-AV45 PET-CT檢查。

72歲的陳大爺,2年來記憶力下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總是丟三落四,經(jīng)常忘記有沒有洗臉、外出有沒有關門,性格還變得特別的執(zhí)拗,給自己和家人都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認知與記憶障礙門診就診。

神經(jīng)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陳志志對陳大爺病情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并進行了相關認知量表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陳大爺患有阿爾茲海默癥可能,建議至核醫(yī)學科進行18F-AV45(β-淀粉樣蛋白)PET-CT檢查,以明確診斷。

檢查結果提示陳大爺?shù)拇竽X表面(腦灰質(zhì)或大腦皮層)有大量的β-淀粉樣蛋白沉積,結合陳大爺?shù)呐R床表現(xiàn)及認知量表評分,明確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癡呆”,已成為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疾病類型。該病在早期階段,由于患者臨床癥狀輕微、缺乏特異性,易被忽視,從而給診斷帶來困難。

由于陳大爺?shù)牟∏樘幱谠缙?,結合患者家屬意愿,予以鹽酸多奈哌齊藥物對癥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認知和行為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阿爾茨海默病PET-CT檢查的常規(guī)開展將為四省邊際地區(qū)有阿爾茨海默病可能的患者提供早期篩查、診斷和治療的便利,從而延緩病情進展,保護患者大腦的結構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