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反復便血5年 原來是腸息肉作祟
文章來源:衢州晚報 作者: 點擊數:1135 更新時間:2024-06-11
近5年來,8歲男孩文文(化名)反復便血,家長以為是肛裂引起的,就沒有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直到一周前,文文便血次數增多,最多的時候,一天便血次數達到5次,便血量較之前也有所增多。父母這才慌了神,帶著他來到衢州市人民醫(yī)院(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衢州醫(yī)院)兒科就診。
經過初步檢查,兒內科主治醫(yī)師童凌云考慮為下消化道出血,建議進行無痛結腸鏡檢查,明確出血點。
結腸鏡進入腸道后,童凌云迅速找到了出血點,原來文文的腸子里長了一個大小約3厘米×3厘米的息肉,腸息肉一直在不斷地出血。
出血的原因找到了,可怎么解決呢?童凌云立即請消化內科專家會診。“采用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大,恢復時間長,費用高,術后還可能出現(xiàn)腸粘連、腸梗阻等并發(fā)癥,同時對孩子的腸道發(fā)育也可能有影響?!毕瘍瓤聘敝魅吾t(yī)師翁慧斌和童凌云評估后,建議在結腸鏡下摘除腸息肉,控制反復出血。
“在結腸鏡下摘除息肉,創(chuàng)傷更小,恢復更快。”翁慧斌介紹,目前小兒胃腸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低齡兒童首選全麻下行胃腸鏡檢查。8歲以上的兒童若能配合,可以不進行全麻。文文父母決定進行結腸鏡下息肉摘除術。
在翁慧斌和童凌云兩位醫(yī)生的默契配合下,30分鐘后,息肉被完整摘除。
術后病理報告提示為(降結腸)幼年性息肉,部分腺體腺瘤樣增生。翁慧斌介紹:“便血是身體出現(xiàn)異常時給予的早期信號,如果不及時干預,幼年性息肉、部分腺體腺瘤樣增生易發(fā)生癌變。”
5天后,文文順利出院,沒有再出現(xiàn)便血的情況。
兒童結腸息肉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家族遺傳、炎癥及基因突變。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是便血,可伴有腹痛、黏液便、貧血、息肉從肛門脫出、便秘等。在兒童人群中,結腸息肉的發(fā)病率約1.1%。
兒童胃腸鏡檢查適應癥有哪些?
兒童胃鏡檢查適應癥: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臍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如嘔血、黑便;不明原因嘔吐;吞咽困難、吞咽痛;不明原因腹瀉;腐蝕性異物;不明原因貧血;體重減輕、生長發(fā)育遲緩;不明原因胸痛等。
兒童腸鏡檢查適應癥: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不明原因腹瀉,炎癥性腸病,腸息肉,不明原因貧血,體重不增、生長遲緩,肛周病變(肛瘺、肛周膿腫)等。
麻醉藥會不會影響孩子智力?
對于需要麻醉操作的兒童而言,全身麻醉藥物主要通過短暫抑制大腦神經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停止麻醉后神經可快速恢復。因此,并不會出現(xiàn)家長所擔心的麻醉藥品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