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內科完成浙中首例cartosound輔助下室早射頻消融術

文章來源:心內科 作者:屠曉鳴 點擊數:6601 更新時間:2019-01-07

2018年歲末,我院心血管內科在(CARTOSound)心腔內三維超聲技術的輔助下,成功完成浙西地區(qū)首例左室前組乳頭肌起源室早射頻消融術,這是我院首例使用CARTOSound心腔內三維超聲技術的心律失常介入手術。目前該項技術主要在歐美、日本及國內的大型醫(yī)學中心用于復雜心律失常介入治療。

市區(qū)的王先生今年59歲,因為胸悶、心悸、心前區(qū)不適伴頭昏到醫(yī)院就診,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室早多達20572次。

心血管內科主任屠曉鳴馬上組織科室進行病例分析討論,根據心電圖提示室早極有可能起源于左前乳頭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決定為王先生實施射頻消融術。然而乳頭肌作為心臟瓣膜腱索附著點,隨著房室瓣開閉,會發(fā)生劇烈舒縮。來源于乳頭肌的室早因其解剖結構特殊,消融導管難以與懸垂于心室腔的乳頭肌穩(wěn)定接觸,并且乳頭肌室早可能存在多出口。導致了乳頭肌室早消融極其困難,常規(guī)手術方法成功率低。

經過與王先生家屬充分溝通后,屠曉鳴主任決定采用CARTOSound心腔內三維超聲技術輔助進行射頻消融術。經過周詳的術前準備,手術如期進行。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鄭良榮教授的指導下,經過2個多小時的仔細標測,最終確定室早起源于左前乳頭肌中段,在心腔內三維超聲的實時監(jiān)測下確定消融導管貼靠良好,成功消融室早,術后室早消失,患者的不適癥狀隨之消失。


【什么是心腔內超聲(ICE)】

通俗來講,心腔內超聲技術是將一根圓珠筆芯大小的超聲導管通過靜脈血管置入心臟內,通過超聲波照射到心臟中,將心臟的反射波進行圖像化處理成像。通過超聲成像,醫(yī)生相當于擁有了一雙“火眼金睛”,能夠看到心臟內病變的位置,以便更精準地進行手術。

【心腔內超聲技術有什么優(yōu)勢?】

ICE技術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心臟里面的結構,精確地定位消融導管的位置,為射頻消融術提供了強大的指導作用。同時,可實時獲知顯示心腔內導管貼靠的情況,顯著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像這個病人這樣復雜的手術,常規(guī)手術成功率只有20%-30%,而使用ICE技術,能夠將手術成功率提升到90%以上!此外,心腔內超聲還能實時監(jiān)測手術中心腔內的變化,預防心包積液等并發(fā)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而且使用心腔內超聲技術還可以有效減少X線的用量,減輕輻射對病人傷害。

此次CARTOSound心腔內三維超聲技術輔助下室早射頻消融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我院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應用心腔內超聲(ICE)技術的醫(yī)院之一,將為衢州及周邊地區(qū)疑難復雜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提供新的強有力的支持。